据一田资源网了解,5月23日,米东热电联产热网续建工程开工建设,今年计划新增并网供热面积100万平方米。该工程的实施,标志着我市2011年度热电联产热网工程已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日前,记者从市供热能源结构调整与供热体制改革工作指挥部了解到,今年乌鲁木齐将继续推进沙区热网、乌鲁木齐热电热网和米东热网三大热电热网工程建设,新增热电联产1000万平方米。
米东热电联产热网续建项目计划投资8800万元,建设管网长度16.3公里,对热网范围内7座锅炉房共16台燃煤供热锅炉实行并网。
市供热能源结构调整与供热体制改革工作指挥部相关负责人介绍,米东热电联产热网总投资约5.17亿元,设计供热能力为1000万平方米(含调峰),总体工程需新建、改建、收购换热站85座,新建及收购供热管网长度55公里。
该项目整体建设期为3年,始建于2010年,当年共新增热电联产供热面积463.5万平方米,计划2012年完工。其规划供热区域为喀什东路以北、吐乌大高速路以东、米东二环路以南、乌奇公路两侧,东过境路以西。
热网工程全部完工后,每年可减少供热燃煤消耗44.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排放约700吨,减少烟尘排放约500吨。
目前,沙区热网和乌鲁木齐热电热网续建工程的施工招标也已全部结束,计划均将在5月底前开工,9月底前完工。
据了解,“十二五”期间,乌鲁木齐逐步将现有以原煤为主的污染型能源结构转变为以热电联产为主、清洁能源为辅的清洁型能源结构。“十二五”末,实现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占全市供热比例的85%以上。届时,全市的分散燃煤锅炉和小锅炉,将并入热电联产或实行清洁能源改造。
乌鲁木齐市作为一座典型的煤烟污染型城市,采暖期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占全年排放总量的三分之二以上,冬季因建筑采暖造成的污染占到整个冬季污染总量的60%。
为改善乌鲁木齐大气污染,从2010年开始,市委、市政府全面开展供热能源结构调整工程。
今年,乌鲁木齐最终确定了七项供热能源结构调整工程。包括新增热电联产和清洁能源供热面积各1000万平方米以上,拆并改造全市自采暖燃煤小锅炉5000台,完成100个小区90公里老旧供热管网改造、200万平方米的既有建筑综合节能改造,实现1000万平方米热计量供热面积和对20座拟保留大型集中供热锅炉房进行综合节能改造及环保设备升级。